郑家坪渠:千年古城砖的现代奇迹
郑家坪渠,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老城村郑家坪自然村,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它建于20世纪50年代,东西走向,依靠人力并利用古城墙砖建造而成,因有十八个拱形的水渠,故民间称之为“十八拱渠”。
放眼望去,郑家坪渠横跨在两座不高的山丘上,气贯长虹。该渠全长160米,引渠40米,共19墩18孔,每孔宽3.8-4米,高4.8米,渠宽1.2米,墩宽1.4-3米。建渠材料,除了当地盛产的青岗石外,很大一部分利用了中山古镇的城墙砖建造而成。据当地老人介绍,这座水渠建成后至今不曾维修过,坚固的程度令人惊叹。岁月如白驹过隙,清澈的小溪在拱形桥渠下静静穿过,继续讲述着鲜为人知的古今轶事。
古城墙砖建起民间石渠
武平县中山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。中山镇也被誉为客家百姓镇,百年间,随着人口剧增,所城进行了扩城,再筑新城、片月城,并将之前筑的城称为老城。新城城墙的周长大概有老城的两倍多。老城、新城、片月城,三城构连,互为犄角。
郑家坪渠(部分)
在人们的记忆中,古城墙是历史的见证,而郑家坪渠这一块块保存完好的古城墙砖古为今用,又被英雄的人民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,多了一种浓浓的诗意。
俯瞰郑家坪渠
底蕴深厚的水利丰碑
据说当年兴修水利时,由于没有公路,更没有汽车、起重机等机械设备,建造任务十分艰巨。大家不畏艰辛,所有的石头、城墙砖、水泥沙石全靠肩挑背扛运至工地;没有搅拌机,全靠群众一锄一锨地砌成了这如长虹般的大水渠,实属奇迹。
桥渠高约五米,站在桥渠上,可以远眺四野。桥渠上长满各类杂草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如今,渠上流水哗哗,常年不息,让中山的上千亩农田旱涝保收。渠下过车走人,方便八方群众。不论在日常农业生产中,还是在应对自然灾害上,郑家坪渠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特别是干旱时,郑家坪水渠有效缓解了农作物的缺水问题。
郑家坪渠四周山峦起伏,青山叠翠。右边有座山叫西岭头,深山藏古寺,从山脚往上攀登365个天梯样的石板台阶,便可见在山坳里有座千年古庙“西岭宫”。
青山绿水飞彩虹。郑家坪渠,一座用千年古城墙砖砌就的水渠桥,一座年轻而又苍老的水利建筑,是武平水利史上一座丰碑。历经六十年的春夏秋冬,风霜雨雪,始终屹立不倒,默默守护着中山这座千年古镇,四季吟唱,一路欢歌,为人们的丰收立下汗马功劳。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疫情下 衡水枣强县给出“教科书式”高职单招考试模式
2022-05-05 12:00 - 2亿元厦门地方债24日起售 个人和中小机构均可认购
2022-05-17 18:00 - 东方多部门“组团”深入村居开展禁毒宣传活动
2022-05-31 18:00 - 衡水市景县科技创新成果丰硕
2022-10-11 18:00 - 矿山变绿 河水变清 屯昌县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
2022-06-09 18:00 - 天津和平区5月25日零时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
2022-05-25 12:00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