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云服务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文化 上海新闻网 2023-07-11 557浏览

河南省新野县:四个“引领”提升创建效能 共绘民族团结“同心圆”

2023年7月9日,在新野县沙堰镇南村村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,沙堰镇南村、翟庄、李庄,三个村的支部书记以及部分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热烈地讨论着“同心圆,共发展”活动开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,并对加强协作共同发展的项目进行了初步规划,据了解,这是三个村历史上第一次坐在一起,为合作发展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。

长期以来,三个村之间虽然并未发生过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,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的不同,三个村的群众少有往来,在建设发展中出现不能同步发展的不平衡问题。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需要共同协作的项目时由于缺少沟通互助,总是会产生一些“各干各”的不协调现象。在该县委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,三个村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,根据回、汉民族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,共同决定对一条全长2000多米年久失修的干道进行扩建重修,扩建整修之后将贯通三个村子地域,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。这是近年来该县把民族团结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,营造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社会氛围的一个缩影。

近年来,河南省新野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立足实际抓基础,深化内涵抓提升,全面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。

党建引领,坚定正确政治方向。新野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,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高起点谋划,高标准部署,高质量落实,强力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。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多次召开专题常委会研究部署,出台了《新野县创建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意见》,为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。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(党组)重要议事日程,明确各责任单位具体任务,划拨专项经费,提供组织保障。纳入县委巡察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,并作为干部使用重要标准,与县委中心工作一并进行督导、考核、落实。

坚持党委统一领导、统战部门牵头协调、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工作原则,落实创建工作项目化、项目清单化、清单具体化工作目标任务,把创建内容划分为6大项21个任务清单,明确单位、责任到人,实行台账管理,严格完成时限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培育扶持精品示范点,细心“打磨”,以点带面促进创建整体推进。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、汇报会,观摩、交流、检查、评比,奖罚并举,推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。

文化引领,建设共有精神家园。按照分级提升、多点支撑、示范引领的原则,推进创建工作全域化,参与全民化。投资700万元,建成新野县民族团结主题公园,成为全县各族群众集中交流活动的中心。推进沙堰、汉城、新甸铺三个省级示范区提质连线扩面,形成新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主体;按照区域布局、典型带动的思路,完善基础设施,提升沙堰镇同心广场和同源亭建设内涵,创建省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基地,引领东北片区示范创建。推进王集镇、歪子镇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,打造西北片示范点。区分类别,打造9个示范点,争创省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(示范区),带动引领全县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格局。

深化创建内涵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、党员教育、国民教育体系,以各族群众通俗易懂、喜闻乐见的宣传展示形式,把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符号和“五个认同”、“四个与共”等共同体理念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,让广大群众看得见,记得住,入脑入心,形成永久不变的记忆。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党史展览馆、理想信念教育基地,传承红色基因,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、创新发展。

与此同时,该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,按照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标要求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,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将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。

在丰富形式上,采取开展“万名党员进党校”,举办机关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讲会,在端午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,组织开展诗歌赛、座谈会、包粽子、文体比赛、联谊慰问活动等形式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进文化认同。

发展引领,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协调对接,实现全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普惠化,水、电、路、网四通全覆盖。两年来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0余万元,建设沙堰镇北村和新甸铺镇新北村道路建设。深化扩展“同心圆·共发展”活动,充实完善专题项目库,落实项目40多个,总投资1000多万元。39个村结对帮扶少数民聚居村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回汉群众创办的某公司,通过党支部+公司(合作社)+农户、云农场+企业(加工厂)+电子商务,为“十里八乡”20多万群众提供涉农全产业链服务。

积极培育扶持,着力打造区域民族品牌,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场28个、养牛大户300余户,有4000余人从事肉牛养殖、屠宰、加工、交易、物流、销售等相关产业,人均增收7000元。

法治引领,提升民族事务管理能力。围绕民族事务核心问题,该县完善法治教育内容体系,引导群众自觉守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宣传解读党的民族团结政策,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社会化、法治化。充分依靠各族群众,将民族事务管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之中,与平安建设、县域现代化城市治理等有机融合,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,及时妥善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和案事件。组建政法、公安、民族宗教等部门为主体的快速反应处置力量,建立县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、组(小区)、户五级网格联防体系,设立民族宗教可疑线索举报奖励机制,构建了全民参与的“人民战线”。与湖北襄阳等地区建立民族工作协作机制,实施信息互通、人员互访、共宣共教、案件共办,构建跨区域民族团结新格局。

建立外来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台账,拓展优化服务事项,持续推进民族领域行政服务审批事项“上门办”“现场办”“立即办”“零跑腿”工作经验。优化清真市场监督管理机制,按照“三包三保”要求,优化选聘7名义务监督员分包责任区,开展常态化宣传、监督、服务,深化探索管理新模式。(孙显兴,王海洲)

上海新闻网

上海新闻网10000+篇文章

站点 微博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上海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返回列表

拓展阅读
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4 by 上海新闻网 www.shxwrx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